Translantau 140 2023 (實際距離︰130K)

比賽日期︰2023年11月10至12日
距離︰原為140km,但改道後縮減至129 km
總爬升︰6560 m (官方數字)
時間︰28小時50分
最高點︰鳳凰山 (912 m)
總排名︰65/247 (247為完賽人數)
性別排名︰57/212 (212為完賽人數)

分段時間

記得疫情前我曾報名參加2020年的Translantau 100,當疫情爆發後大會曾一度將賽事延期,但疫情一直持續擴散,在舉辦實體賽事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大會最後只能取消賽事。時間一轉來到2023年,Translantau終於回歸實體賽,並新增140km賽程,我和朋友二話不說即時報名,這亦成為我們下半年賽季的重點賽事。雖然報名時我們熱切期待,但是隨著比賽日期迫近,我們也不禁緊張起來,因為今年我們的備戰狀況只算一般,儘管我們在賽前也有參加長途山賽以戰練戰,但整體來說練習量不算很多,而且賽前也有傷患問題,更重要是香港踏入11月氣溫仍然可以相當炎熱,這對怕熱的我們相當不利(題外話︰以往Translantau 多在3月舉行,氣溫普遍較低),故此我們多少也曾擔心能否完成賽事。

滿以為渡過疫情後比賽應該可以順利舉行,想不到早陣子的世紀暴雨令大量山徑受到破壞,大會最後只能修改賽道來繞過封閉路段,結果賽事由140k縮短變成130k。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這個改動也算是錯有錯著,因為我們的狀態只算一般,現在賽程縮短了10km,這不管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減輕了不少負擔。

比賽當天天文台預測氣溫將開始下降,結果起步當晚仍然頗為潮濕悶熱,雖然不是9月那種動輒超過30度的火辣天氣,但是我們未起步已經微微出汗,起步不久更混身濕透。幸好到了第二天氣溫的確稍有下降,加上日間大部份時間都是陰天,這才沒有大量消耗我們的體力。另外值得慶幸的是比賽期間只曾下過微微細雨,故路面基本上仍保持乾爽狀態,這讓我們跑起來少了些顧慮(前題是我們還有力氣起跑的話),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完賽的關鍵因素。

起步前朋友想吃點東西,就在會場附近看到這間小店,員工很親切地為我們打氣,有機會再來梅窩很想坐下好好吃一頓

140K賽事在星期五晚上十時起步,官方公佈共370人分兩批出發,較多參加者獲安排在第一批次起行,我們則屬於第二批次,由於人數較少所以起跑時的氣氛只屬一般。

闊別疫情後Translantau終於回歸實體賽,今年更成為UTMB的認証賽事
140K賽程分兩批出發,第二批人數不多

比賽初段我們先要跑至芝麻灣半島並在該區繞一小圈。這一段路爬升不多,路況也不錯,是可跑性甚高的路段,但我們深知長路漫漫,在跑速上刻意調慢一點好保留體力。跑著跑著我們很快便來到貝澳,在快速補給後便起行前往南山,接下來我們要連翻大東鳳凰兩座高山(也是賽程中最高的兩座山),再沿天梯急降至昂坪,沿路多是又高又硬的石階,走起來相當費力。不過我們在賽前已走過這些路段,當中大東鳳凰更是我們非常熟稔的山路,所以我們都對路況相當熟悉,加上比賽中我會使用手杖輔助,特別是下山時可以借助它們來減輕衝擊力,所以完成首35km時我們的狀態仍然不錯,進度還比計劃中快了點點──重點是「點點」,因為快很多的話便很可能是太出力了。

本以為入黑後賽道上大概只會遇到跑手及義工,想不到在登鳳凰山時遇到一大批年輕人/學生在攻頂,從他們的裝備來看他們大概是上鳳凰山看日出,雖然當天很大概率遇上密雲故沒法看到旭日東升,但是能夠來一次夜行應該也是一次很難得的體會,說不定日後他們說起夜行就會想起這次經歷。

在大東山和鳳凰山近山頂附近我的眼鏡都因濕氣而沾滿白霧,同時頭燈的白光也無法穿透眼前白茫茫的霧氣,所以我的能見度經常只有數米左右,這令我下山時只能拾級而下,大大減慢了我下山的速度。幸好這次下山的石階並不濕滑,即使看不清楚也可以用腳和雙杖試探一下,所以走起來尚算安全。

我們在起步後花了7小時完成35km賽程,當中還翻過最高的兩座山峰,時間較預期中快了近半個小時,算是個不錯的開始。更重要是我們的狀態仍然不錯,可能因為得到雙杖支持,過往走過30km後關節多少有點感覺,體力也應該打了折扣,但當時我們的心肺和腳感仍然不錯,這比時間快了多少分鐘更為重要。

破曉前的昂坪,當時手機鏡頭沾了水氣,想不到拍出來的照片有種奇幻效果

我們在昂坪進行了第一次大休,然後便開始往大嶼山南部進發,這一段有更多原始山路而較少人工開闢的石階,所以更有越野跑的感覺。我們先後翻過觀音山和羌山,山路雖然上上落落但斜度不急而且沒有長命斜,所以走起來不算太費力。接著我們轉入羌山郊遊徑。雖說是郊遊徑但以路況來說一點都不郊遊,因為小徑很窄而且雜草叢生,偶爾還要穿過小溪或巨岩,雖然難度說不上很高但絕不是一家老幼可以隨便來走走的路線。

在一處溪澗我們看到一位跑手弓著腰湊向溪旁,定睛一看才知道他在打水刷牙,這個本來平常不已的生活習慣在這刻看來似乎有點奇特,畢竟大部份跑手為了減輕負重都費盡心思,但這位跑手卻寧願多背牙刷牙膏也要滿足刷牙的需求,這份堅持我想也是值得肯定吧。

在羌山郊遊徑看到日出

我們在快要完成羌山郊遊徑時剛巧看到日出,雖然當天烏雲密佈,但是看到金光四射的一刻還是有讓人精神一振的感覺,一掃破曉前的睡意。

完成羌山郊遊徑和在檢查站補給後,跑手需要接回鳳凰徑並前往大澳,這一段多是下坡路段,所以我們可以緩跑著下山,抵達大澳檢查站(53km)時我們的成績大約是10.5小時,這比計劃快了45分鐘,重點是我們的體力仍然相當不錯,肌肉和關節都沒有甚麼痛感或不適,這為我們完賽打下一枝強心針。

鳳凰徑往大澳的路段

來到大澳後我們先到檢查站取回寄存物資,檢查站一如以往設於佛教笩可紀念中學內,跑手可以在有蓋操場內休息,個人覺得比賽期間只要能夠進一個不用餐風露宿的檢查站已經頗為「幸福」,但同時在跑手意志薄弱又或外面橫風橫雨時這些「溫柔鄉」也會成為跑手們的絆腳索… …

在有蓋操場內休息整裝的跑手們

大休後我們先在大澳繞一小圈。早上的水鄉額外寧靜,連河面也平靜得不起浪花,倒照出兩旁翠綠的山景,這個畫面看起來特別美,很有安撫人心的作用。

大澳
早上大澳甚少遊客,感覺特別寧靜
大澳

離開大澳後我們沿東澳古道前往東涌,這一段是頗長的柏油路,不過其時我們體力已有所下降,沒有太多氣力開跑,只能在下坡時順著斜度小跑一段。這一段雖然相對輕鬆但也暗藏陷阱,因為按推算我們多在中午前後時間跑經東澳古道,倘若遇上酷熱天氣便很容易耗盡體力,幸好當天正值陰天而且氣溫也稍有下降,所以在完成該段時我們的感覺還算不錯,尚有餘力應付昂坪360救援徑。我們沿著天梯拾級而上,雖然速度有點慢但至少不用停步休息,翻過最高的纜車站後我們便轉入彌勒山郊遊徑並沿著山腰繞大半個圈,接著便離開山徑再次回到昂坪,這最長的一段共花了我們近3.5小時來完成,也代表我們已完成超過一半賽程,雖然前面仍然有漫漫長路,但是當下我們覺得完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在彌勒山郊遊徑遠眺大佛

抵達昂坪時已近下午兩時,雖然明明自己凌晨時分才到過這裏,但彷彿那已是很遙遠的記憶。日間昂坪市集內自然多了不少遊客,他們多是一身休憩裝束,女生們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並拿著手機四處拍照打咭,而我們這些混身濕透的野人置身其中,感覺額外格格不入。和清晨時比較,這次我們有100K跑手作伴,他們在早上9時起步,不少跑手在該段時間抵達昂坪,兩批跑手雖然只是擦身而過,但也會有默契地互相打氣支持一下,這是一份只有跑手才能分享的共鳴。

抵達檢查站前朋友提議到附近的小檔補給,這自然是個難以抵抗的誘惑,難得可以在比賽期間吃個餐蛋麵滿足感立時爆燈。充過電後我們才到昂坪檢查站打咭,卻發現站外排著長長的人龍,原來都是100K的選手在等候補給,還好大會有作分流安排,140K的選手可沿另一入口進場,第一次覺得多跑30K原來是有「回報」的(笑)。

離開昂坪後我們先要完成石壁郊遊徑下降至石壁水塘,其後接入鳳凰徑走至水口,由於上落不多所以算是相當輕鬆的一段,不過經過16小時洗禮的我們開始有點乏力,加上路徑充滿碎石樹根,落腳時要步步為營,故大多時候我們只能以步兵模式前進,在賽前我們已料到這裏會開始降速,故預留了更多時間作緩衝,所以我們只比預定時間慢了5分鐘抵達水口檢查站。

在水口簡單補給後我們先要完成一段長約3 km的引水道,接著才沿南大嶼山郊遊徑上山。有趣的是我們雖然有點乏力無法(或者應該說是「懶得」)開跑,但感覺上我們上山的速度倒沒怎麼下降,這可能和上山及路跑是使用不同的肌肉組有關。大約20分鐘後,我們完成梯級並來到一條較為平緩的密林小徑,這條小徑好像沒有甚麼特別之處,但我卻覺得這條山路有種清幽怡人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這條山路沒有太多人工開鑿的痕跡、也可能是因為路上不時出現的巨石令山路多了種自然變化、也可能純粹是因為爬了長長一條樓梯後所有平路都顯得份外可愛迷人,總之不管是在練習還是在比賽我都挺享受這段山路。

南大嶼山郊遊徑的終點設於伯公坳,我們抵達時看到公車站有數十人在等巴士回東涌,推算起來我們可能比他們還要快到東涌,我們的山跑能力又可以大派用場了。

FF完後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而現實要求我們先沿地塘仔郊遊徑迂迴曲折地前進,我們在賽前試過路所以知道這條郊遊徑時有起伏,直至走了大半後我們才來到分岔口,然後便轉入法門古道並一直下降至石門甲為止。來到石門甲我們總算回到文明世界(?),賽道由崎嶇不平的山路換回硬梆梆的柏油路。同時進入市區後街道縱橫交錯,大會掛的絲帶並不算很密,所以我們偶爾在分岔口中迷失方向,事後甚至聽到有參賽者表示因為錯過了該CP所以需要多走數k,似乎不少跑手都覺得這個檢查站並不易找。

經過一輪尋尋覓覓我們終於找到東涌的檢查站(港青基信書院),亦代表我們共花了20小時16分鐘走完100km的賽程,這比預定時間快差不多30分鐘,也和我們今年完成HK100的時間相若,算是不錯的時間。當時我們認為餘下30 km應該不用8小時來完成,不過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的下半場才正要開始,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

離開CP後我們先在市區內左穿右插,走了好一會後終於來到黃龍郊遊徑的起點,這又是一條名不副實的郊遊徑,因為這根本是條折磨人的天梯,走起來一點都不郊遊。我甫起步便感到狀態不對,引擎好像熄了火,雙腿有如綁了石頭般沈重,我只好放慢腳步拾級而上,心裏期盼著早點看到天梯的盡頭,而這種期盼自然令我覺得天梯更加漫長,甚至我以為自己已經過了郊遊徑盡頭,實情是自己太引頸以盼,明明沒看到終點的告示牌卻又自以為錯過了。正當我仍在思疑之間真正的告示牌立現眼前,我終於完成這段天梯了。

完成了黃龍天梯後,我們先逆走一小段鳳凰徑,然後沿分岔小路轉往蓮花山方向,奇怪的是在這麼重要的分岔口大會似乎沒有掛好絲帶或指示燈,還好我們熟悉分岔口位置,但我懷疑會否有跑手錯過路口然後直奔往南山(這個錯誤光想起就覺得崩潰)。從這裏開始我的視野又跌至只有數米,我只能聚精會神地觀察腳下的路況。這一段又是比較崎嶇的山路,並不時有巨石攔路,所以雖然上落不多但我們不時便要翻上躍下,走起來挺費體力。我在山上走了很久但仍未見下山,有點疲態的我開始焦躁起來,不是懷疑自己是否走錯路就是埋怨怎麼路這麼長,平日感覺彈指間完成的距離現在卻像怎麼走都走不遠。好不容易山路開始下山,眼前出現綿延不絕的梯級,還好這裏的梯級比起黃龍郊遊徑沒有那麼高所以比較「善良」,而且中間也會穿插下坡路可以變換一下下山節奏,感覺沒那麼累。最終我花了近3.5小時才走完這一段,比預計完成時間大幅落後45分鐘,黃龍白芒一段就將我們早前辛苦省下來的時間配額用完,不過當時疲乏的我早已將時間拋諸腦後,腦海裏只想找個地方好好坐下休息…

落白芒時遠眺東涌夜景

下山後我沿著村路來到白芒並進行大休。比賽前朋友常說來到白芒最後兩段應該算是「小菜一碟」,明顯地沒有將老虎頭當作一回事,而天真的我當時竟然信以為真(哭)。平心而論從白芒上老虎頭的山路並不崎嶇,路況多是鋪整良好的柏油路或泥路,和之前賽道相比堪稱為高速公路,而且它的斜度不大,所以即使乏力如我靠著手杖上山也未至於舉步維艱,但是有點睡意腳底又痛的我又開始覺得路遙遙沒有止境,我們開始討論是誰推誰入坑(答案︰我)、Translantau 是不是我們參加過最難的山賽(答案︰是)、會不會再參加(答案︰不會),類似的對話我們說得沒完沒了,但我們仍然未到山頂。來到山腰時我們看到前方一座巨大的山影,然後在最高點又亮著一盞微弱的紅光,只是該紅光卻忽遠忽近的搖擺不定,心想我要麼是夢遊要麼便是幻覺。走了不知多久我們來到一片大草坡,記得我之前練習時曾在這草坡上自由奔放地跑著,現在的我卻只能拖著沈重的身軀蟻步前進… … 最終我們花了個多小時才來到老虎頭,也代表我們完成賽道上最後一座大山。

練習時拍下的老虎頭郊遊徑,平心而論路況不錯斜度也不大

滿以為完成上山後下山可以輕鬆一點,來到山頂才知道賽道從最陡峻的一段山坡下山,那種斜度和蚺蛇尖最斜路段相比大概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拿著手杖支撐下山還是滑倒了好幾次,看著其他跑手還是可以身輕如燕般飛馳下山,我只能一臉羨慕看著他們的身影絕塵而去,然後繼續笨拙地在沙石坡上半滑半走下山。

練習時拍下的老虎頭和下山的原始路段
想像一下要在漆黑中沿這些爛路下山…

好不容易回到平坦的柏油路,我還以為可以直奔CP,想不到拐了個彎後又要爬好一段樓梯,這對當時心靈已十分脆弱的我來說又是一個晴天霹靂!怎麼還要爬樓梯!我只好帶著怨念上山,原來跑手還要再翻上另一個小山頭,說實話這些山頭平日練習根本不當一回事,只是士氣低迷的我才會被這些山頭刺激到。翻過山頭後自然也要下山,那是一條漫長的梯級,梯級是用石板圍著土堆砌成,所以並不好落腳,故此落山也費了我不少時間。下山後我再回到柏油路,不遠處就隱約看到明亮的燈光,這次終於可以直奔CP了。這一段又花了我2.5小時,比計劃多了一小時,而且這段非常消耗體力,特別是下山時經常需要用小腿、腳踝的細肌肉進行調節,但走完這一段後這些肌肉都非常非常疲累,當時多麼渴望愉景灣就是終點… …

前往愉景灣的最後一段長命梯

我在愉景灣國際學校(CP)處理一下早前下山時撞破的傷口,然後快速補給一下後就離開──因為坐久了只怕我就再不願離開了。我們先走一段馬路,然後在一個不知名的叢林堆冒出一個不甚顯眼的入口,我們就這樣鑽了進去,並沿著迂迴曲折的山道往上爬。不得不佩服賽道設計者竟然找到這些不知名小徑,好讓參賽者可以「享受」山林之樂(?)。我們從山徑出來後便駁回柏油路,其後穿過愉景灣水塘並再走一段柏油路,這時我們又回到一條密林小徑。記得第一年玩Translantau時自己被這段密林小徑所打沈,今天看情況又要被它折磨一遍。我們在密林中忽上忽下地前進,彷彿這是大會的特意安排,好讓跑手儲足爬升數字──如果屬實我們真要「感謝」大會的「美意」。我們在密林中馬不停蹄但封閉的空間讓我們缺乏前進的感覺,如果不是看到偶爾掛上的絲帶我還真懷疑自己是否走錯路。這一段山路又經常夾雜碎石樹根,所以每一步都很難落腳,加上路途不時出現小上落,偶爾我閃一閃神又或雙腳力量不夠就會滑倒一下,幸好當時仍有手杖扶持所以沒有造成大傷害,但是整段走來的感覺就是特別煎熬。我們在這片密林糾纏了很久後終於聽到流水潺潺的聲音,我們便知道快要抵達神學院了,果然我們沿著碎石路再走一段,不久便接回柏油路,我們可以告別密林與碎石了!

從神學院往梅窩需要翻過一座小山丘,這一段都是柏油路,而且我們在賽前走過很多遍所以知道難度不大,我們開著不快但穩定的步速前進,很快便翻過山丘,梅窩的街燈就在遠方閃耀,那個畫面既令人興奮但又有點不真實──我們真的快要完賽了!下山後我們沿著沙灘前進,看看手錶我們還可以在29小時內完成,連忙鼓起餘力再小跑一段,沿途還有已完賽的跑手在打氣支持,結果我們以28小時51分鐘衝線,完成今年最長也肯定是最艱難的山跑賽事。

完賽獎牌

賽後感想

  • 回想起來這次比賽可以分為兩部份︰首100km和其後的30km。首100km我的表現相當不錯,基本上都能按著進度完成,而且不論精神還是身體狀況都沒有出現大問題,雖然比賽期間偶爾有精神低迷或疲倦的感覺,但總的來說我(奇蹟地)沒有經歷低潮狀態。但離開東涌後我就完全走了樣,身體像引擎像熄了火般沒有動力,而且各種酸痛湧現,讓我不時想停下來休息,每走一步都要用意志去驅動,結果這30km花了我近9小時來完成,可以說東涌前後我簡直判若兩人。
  • 比賽期間我和朋友都同意這應該是香港數一數二最困難的賽事,因為大嶼山的山路比其他地區更原始,所以爬起來技術難度更高。當時我們估計完賽率大概只有40%,結果Translantau 140完賽率達到66.8% (247/370),Translantau 100更達到76.3% (598/784),我們未免太低估別人的實力了。
  • 本以為連續兩晚通宵作賽我應該會和睡魔惡戰連場,結果全程我都不太覺得睏,雖然偶有精神恍惚的時候,但至少未曾出現邊走邊睡的的情況。回家後當晚睡的一覺倒是前所未有地深沉,手錶顯示我的睡眠質素達到100%。
  • 另外我的腸胃在這場比賽中表現良好,從起跑到結束我都有不錯的胃口,甚至到比賽末段我仍然可以吃Gel,衝線後還吃了大會供應的麵條與燒賣。說到燒賣便想起這次比賽中有不少檢查站都有提供燒賣,我想我在這次比賽應該吃了全年的燒賣份額。
  • 大概因為很久沒有參加超過100km的長途山賽,比賽中段我的腳板開始疼痛,應該是長時間與路面碰擊所致。另外過往甚少生水泡的我也在腳跟起了大大一顆,這些不適在平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但在這次比賽中當自己身心俱疲時,這些痛楚很容易便干擾到我的注意力甚至影響表現(如為了減輕痛楚而改變步姿),幸好最後沒有引來甚麼大問題。
  • 神奇的是完賽後第二天我只是微微感到疲累,肌肉也有點繃緊,但關節和肌肉完全沒以往賽後那種酸軟的感覺,基本上走路已和平日沒太大分別。記得上次完成Outopia Wild 50後我的膝蓋、小腿都有頗明顯的酸軟感,反而今次賽程更長我的關節和肌肉倒沒有甚麼「投訴」。我猜因為我在這場比賽中有使用手杖所以減輕了肌肉負擔,特別是下山時雙杖能大大減輕落地時的衝擊,同時我又可以借助手杖來微調落地的姿勢、位置與方向,這樣可以減少細肌肉的負荷,所以完賽後我雙腿的狀態反而比過往短途山賽後的好(短途山賽我一般不使用手扙)。
  • 除了上述優點外,手杖也在其他地方大派用場。在比賽末段雙腿乏力時,雙杖往往成為我下坡時的第三、第四個支撐點,倘若沒有雙杖我想我在山上摔倒的次數將會不計其數。此外我在比賽初段也曾利用手杖來為自己加速,例如當我騰空時可以用手杖向地面輕推一下,從而達到更快的速度。總括而言在今次比賽中手杖已成為我能夠完賽的一大關鍵。
  • 承上點,我對不使用手杖的參賽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完賽後不久會場便下起傾盆大雨,想起賽道上還有大量跑手,他們要在濕滑的山路上前進──想到本已陡峻的老虎頭再加上雨水「潤滑」路面,那個路況大概可以直接坐下然後滑下山──突然覺得這些跑者才是最頑強的一群。
  • 雖然自己已不是首次參加100K(或更長)的山跑,但是每一次比賽前我都有種誠惶誠恐的感覺︰明明每次練習30K、40K已經累得要死,按推算這個狀態怎麼可能完成100K?神奇的是每到比賽我就彷彿神力上身,完成一場又一場看似不可能的賽事(好吧我承認偶爾也有失敗的時候),每一次完賽都彷彿是一個小奇蹟。
  • 比賽期間少不免出現天人交戰的內心掙扎,也不時「埋怨」自己為甚麼要參加這麼艱辛的賽事,這一次在比賽末段自己甚至信誓旦旦說不會再參加Translantau,但完賽後回想這29小時感覺又不算是太難受(人是善忘的動物 XP),搞不好明年時候一到我又會乖乖刷卡報名了。

關於比賽

  • 印象中這是首屆由UTMB舉行的Translantau賽事,本以為獲得這麼嚮亮的品牌加持賽事應該可以辦得更有聲有色,不過部份安排似乎有失水準︰部份賽道掛的絲帶甚為稀疏,例如在完成黃龍郊遊徑後,跑手本應在一個分岔口離開鳳凰徑,但該分岔口卻沒有任何絲帶與方向燈,而且接下來至白茫的路段也甚少路標;另外愉景灣進入密林後的路段也甚少路標。賽後也多次聽到不少跑手抱怨因看不到路標而走錯路線,雖說跑手也有責任熟習路線,但我想賽道仍然需要充足且清晰的路標,這方面大會絕對是責無旁貸。有趣的是賽道初段的路標其實挺充裕的,重要路口往往有燈光甚至人肉導航,希望大會能檢查一下掛路標的安排,以免跑手因走錯路而浪費時間。
  • 另外大會的飲食補給似乎不若往屆好。以往補給食品花款較多,而且不少檢查站都有熱食供應;今年的食物則較為單調,而所謂的熱食很多時候都因保溫不足而變為冷食,這一問題在昂坪一站尤為明顯。
  • 最後大會在賽前有列明一系列強制裝備,但大會在賽事期間只進行一次裝備檢查,而且還只檢查兩項裝備(太空毯和電話),個人覺得既然列為強制裝備便應至少進行一次全套檢查,不然所謂的「強制」只會變成一紙空文。
  • 上述三點應該是比賽中較嚴重的問題,其他安排則算是不過不失。
  • 今年大會推出四個賽程(140k、100k、50k及25k),當中四個賽程分開在三日不同時間出發,這個安排在分導人流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比賽中我們未曾遇到塞車的狀況(至少以140K角度而言),但缺點則是比賽途中較少遇到其他跑手,例如參加140K的人很可能只會在昂坪和比賽末段遇到100K跑手、以及在黃龍郊遊徑以後路段遇到50K跑手,所以今年不太感覺到比賽氣氛。同時該安排的另一個「副作用」是令攝影師無法兼顧各個賽程,以往不同賽程都會有一定路段在某段時間重合,攝影師更易在該路段捕捉最多跑手,今年不論賽道還是起跑時間都較為分散,這便分薄了攝影師人手。當然我可以理解大會以確保賽道暢通為考慮而作出這個安排,但無可否認這個安排會造成上述問題。
  • 作為140K的跑手,我們有一半或以上時間都在黑夜中作賽,而日間時間則多在大澳至東涌這段賽道上前進,慢一些的則可能在日間完成老虎頭至終點的路段,感覺上我們錯過了大嶼山上很多迷人風景(如鳳凰山、大東山等);反觀100K的跑手則可以在日間完成大東山、鳳凰山、南大嶼等,從看風景的「性價比」來說,100K的選手反倒比140K有更多機會欣賞大嶼山的壯麗風光,我覺得這對140K的海外跑手們來說是挺可惜的地方。
  • 感謝大量義工的熱血支持,他們簡單的一句「加油」、主動遞上的一支水就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本篇發表於 競賽及活動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s to Translantau 140 2023 (實際距離︰130K)

  1. 引用通告: The North Face 100 (TNF 100) 2023 | 失語時代下的喃喃自語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